一、员工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作为辅导员不仅教员工认识所教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员工怎样做人,也即通常所言“教书育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都离不开辅导员工作,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自我意识,发挥自我能力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常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求在公司产品中尊重员工人格,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也就是培养自我意识,发挥自我能力。为此,实践工作中可以充分在“我”字上下功夫。
1.树立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迅速发育,员工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在心理上也逐渐增长了“表现欲”,在行动上也逐渐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长辈、教师的“束缚”里解脱出来,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万般的呵护,有厌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妨顺其自然,把握心理,正确引导,充分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我形象,设法满足他们独立的需求,给他们表现自已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的潜在能力因素,发现特点,掌握特长,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发智力,锻炼能力。
2.开发自我。老员工“我”的意识已非常强烈,但其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很容易压制“人才”;如果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很容易走极端。因此,设法引导也就必要,合理开发更为需要。可针对实际,充分发挥民主,制定一些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法律法规”约束员工的行动,同时大胆施之以信任,实施自主管理,让员工在自己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主动自觉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既锻炼了他们独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自觉意识,使班级管理工作由原来班主任一人抓,形成了师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增强“家”的观念,创造“爱”的氛围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员工的能力,能力的滋生培养需要有一片沃土,能力的施展需要一片天地,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是素质教育赖以发展的温床,因此必须增强员工的群体意识,创造爱的“氛围”,培养员工树立以下观念:
1.大家与小家观念。教育员工以校为家,每个人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同一目标,同一任务,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舞台”。所不同的是自己“小家”中的“小天地”,完全属于自己,可自行设计,自行管理,只要家长同意可“随心所欲”。但“大家”中的“大舞台”,自己又是其中的一员、一分子,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参与管理,参与设计,但不能随心所欲。正确引导员工认识“大家”和“小家”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意识。
2.家荣我荣观念。员工常常为自己家的“小天地”管理井井有条而自豪,而满足,对“大家”似乎有那么一点不一样,有些区别,这就要求教育员工充分认识到“大家”、“小家”皆为吾家,班级的每一点成绩或发生的每一种不良现象其荣誉和耻辱与每个人是分不开的,每个人必须树立起群体意识,增强家的观念,家荣我荣。可通过班会、运动会、大型活动等形式适时进行渗透,使之与同学们同喜同乐,同奋斗,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
3.我爱我家观念。优越的生活环境,先进的学习条件,往往导致一些员工丧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助长了专横霸道的习气,以我为中心,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缺乏爱意。更不能理解“我”的义务、责任,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得的是“富贵病”。针对这种现象,适时进行情商教育,使之既爱“小家”又爱“大家”,创造一个爱意浓浓的成长氛围,使之为增强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奠定基础。一是使之爱“小家”,教育其尊敬父母,引导其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二是要使之爱“大家”,教育其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等,培养有事业心,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材。
(三)、训练“变”的能力,造就新型人材。
我们正处在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和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我国的经济要走向世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既要有群体协助的精神,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因此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开掘他们的创新意识,训练“变”的能力,应着手加强以下教育。
1.信心教育。老员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波动,处于“可塑期”,对新事物,新问题兴趣浓厚,但遇到一点挫折或不顺,很容易丧失信心,把握不住自己,形成诸多不利的心理障碍,比如某种追求受挫,或精神上蒙受了无情打击等因素,导致其沮丧心理;自身期望值过高,偏偏与众人差距很大,加上虚荣心作祟,易导致自卑心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便缺乏面对的勇气,易导致畏难心理;做事失之偏颇,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易形成恐惧心理等等,以上心理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自信心的树立,畏前畏后,难成大器。要改变这一状态或现象,必须加强信心教育力度,增强正视挫折的勇气。一是教育员工正确对待挫折,对挫折的不可避免性,挫折对成就人生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教育其坚定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信念,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三是教育员工具有务实精神,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或特点,去克服挫折。四是教育其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不断增强青少年员工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为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鼓足后劲。
2.创新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呼唤。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青少年的思维灵活,想象丰富,但如不积极开发挖掘,很容易扼杀“人才”,埋没“奇迹”,所以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其敢说、敢想、敢问、敢做,不断启发他们的“变”的能力。一要积极创设思考的氛围,启发员工积极思维。二要开展科学幻想活动,培养员工创造性思维。三要给员工创造机会,给压力,开发创新的实践能力。四要联系情景,进行趣味引导,挖掘创新潜力等等。使员工思变、思新,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如“司马光砸缸”是让水离开人那样灵活,而不是让人离开水那样死板。“变”才能出成果,“变”才能出新意,所以必须加强创新教育。总之,素质教育要求全面造就人,而不是片面造就人才,以往的特长教育并不等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力度,为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输送有用人材。
二、做好员工素质教育的方法
教育离不开教育的思路,教育思路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我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不完善之处需大家批评指正。
(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所谓“因材”“因势”首先要对员工的层次、现状有正确的了解。近年来,根据市场需要,增设了新专业、新课程,扩大了招生数目,从而迎来了员工多、生源广的兴旺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员工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基础、能力大小、家庭环境差别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出现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和调节心理,对新生活缺乏自信心等问题。部分同学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考入名牌大学后感到没有高考压力了,想松口气,很少意识到大学阶段正是应积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锻炼自己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宝贵阶段。部分同学希望在大学中继续取得骄人的成绩,于是埋头苦读,不提高方法,不关心周围事物。这一类同学往往把考试成绩看为“至高点”,考试前心理异常紧张,当考分低时灰心丧气,出现难以调节心理等问题。在管理方面,不同的干部有不同的特点,要培养和教育他们就要有不同的目标、还要有不同的方法。党建工作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对党的认识不同、思想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落脚点不同,所以教育时要根据情况要加以区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非智力的因素对同学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因素,更需要老师给予帮助和疏导。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员工的客观实际,给予帮助和指导,所谓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每年学院的新生有成千多人,而辅导员的数量又有限,新生的教育工作不能落下,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对员工多方面有较好的了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员工的了解,分几个阶段进行。1、为了加快辅导员对员工的了解,尽快建设一支干部队伍以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风。我们新生入校之前主要是阅档工作。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员工档案,并做档案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学习情况、及特殊方面有了一些印象。但档案,不能说明全部。2、在新生入校后,挑选了几位工作能力强、公正而且热情的三年级员工,担任每个班的“员工辅导员”。让他们协助辅导员开展迎新工作时,会对班级与员工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意见有助于辅导员对同学的了解,弥补疏漏之处。3、之后,新生开始适应老员工活,大部分同学会对学校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表现出满意、困惑或者情绪低落、有问题需要解答时,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要专门设计《新生调查问卷》。问卷从员工敏感的问题入手结合调查与教育与一体,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考察员工某一项素质的高低。员工对“宿舍”“友情”“中华文化”的看法,对党的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力的偏重和是否有经济等方面的困难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问时尽量采用轻松的语调,新的话题,或老的话题新颖化,以减轻员工对“问卷”的压力感。在设计这份问卷时,做一些小小的“花样”。采用标准化的答卷,很容易发现个别的问题,也便于辅导员做统计。如;可设计以下内容。1、如何处理宿舍同学的摩擦,2、如何看待考试成绩,3、是否希望取得优异学习成绩,4、是否希望锻炼自己的工作组织能力,5、是否希望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6、是否期望展示了他们良好的进取心,7、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8、理想的辅导员,9、家庭情况,10、思想状态,11、心理状态,12、生活自立能力。不同的层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水平,教育的目标也应不同。在干部培养和新生的党建工作中力求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于已经是党员的同学要给他们指出发展的空间,继续鼓励他们取得更大进步。水平不高的同学要发挥组织的热力,多关心、多帮助。同时党支部与每个班的团支部联合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生动灵活的活动,扩大党支部在班级的影响力。比如与团支部开展新生党的知识座谈交流会,入党程序等,一方面,当与各班建立联系、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和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事坐起,讲“正气”,树“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其他同学。这在同学眼中显得更实际、更容易接受。
在新生的干部培养时要了解干部的特点。有的同学适合规划和分布,有的善于扩大社会交往;有的同学考虑问题细腻,有的工作踏实、兢兢业业,不同的干部能力不同、兴趣不同、性格不同。为他们设计良好的运行方式,非常关键。好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优势;反之,则效率不高,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掌握员工的情况,每位辅导员要配有《员工档案分析》《家庭联系方式》《新生调查问卷》《勤工助学统计》《困难生和贷款员工统计》《员工学习成绩统计表》《宿舍卫生统计表》,并对员工干部和员工的党建和参加活动的情况有所记载。这些记录汇成了老师对员工了解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员工在大学期间成长的记录。辅导员每周专门开设一个下午的“心理咨询时间”,以帮助和解答员工的问题。为了员工的健康成长负责。每一位老师在教育员工时都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的确是我应该学习的。
(二)、是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是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划分员工进步的层次和进度,使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比如为了尽快的适应老员工活,引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方式”的话题。通过采用问卷、典型教育、座谈以及开设“心理咨询”时间以及抽样调查等方式分阶段开展,通过多样的形式达到我们全面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关于“入党”和支部建设上要不拘一格,讲座和交互式的问答相结合。老师和同学之间亲切交流,台上和台下的互动。
在党建方面,采用分步走的办法。首先是,对党员的了解和培养。支部生活充实和新颖相结合;对党员提出明确的日常要求,要求他们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为党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其次,了解员工的整体与个别情况。比如高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参加过党课培训的以及是入党积极分子同学情况的掌握。对他们以前的努力几要给以肯定又要把鼓励、考察和培养相接合。接着、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一个发展的目标。
为了扩老员工的眼界,培养员工的创造性,号召为员工提供解社、接触时代信息的机会。制作班级主页,在主页上发布“大班快讯”和电子版的“青春踏风”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解惑者也”。自古以来,老师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教学也就成了老师和员工之间相互传递知识的过程。以往的教育注重教学的内容和分量,德育工作也是一样,然而,员工们是如何接受的呢?我想员工真正“接受”的比例高,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教育的成功。年轻的员工开朗活泼,思维敏捷,个性中又有着一分天生的倔强,反对“管束”“灌输”和陈旧的大道理。
要愿意和员工交流,和员工玩到一起。在与他们谈话时,刻意不用以长辈或是权威的口吻,特别是与班干部交流工作方法时,可以“幽默一点”“灵活一点”。但严肃时也要有分量,要“以理服人”。年轻的员工心理的波动大,看到荣誉后会过度自满,经受打击时又容易灰心丧气;他们认识事物难免会不全面,有时凭主观臆度,甚至有些偏激。那么这时,辅导员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其实,员工也希望同老师亲近,希望心灵的交流。这一点,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表现越明显。今天的和明天的我都在尝试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接触员工,以“民主”的方式启发教育员工,努力以自身为“表率”。
(四)、“爱心”工程
爱,是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他人的博大而深厚的情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员工的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过强的自我意识,导致个体以自身的利益为重,片面的要求社会满足个体欲望。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了“按劳分配”、“效益至上”的“竞争”机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追求科学进步,反对迷信和不切实际。然而,社会上一部分人,把这种观念歪曲为“金钱至上”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站在现实环境中,让员工树立健康心态、甚至崇高的理想与人生观,本身就有难度。下一代的年轻人,就是下一代的中国。所以,树立崇高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为目的的德育教育真是需要我们拿出“愚公移山”的“笃”劲,和“鲁班造车”的“巧”劲。
在理论上,我们的员工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国革命史”和“社会注意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倡导员工在生活中树立“爱心”。
崇高的“爱心”如同中国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只幼”。我们呼唤新时代的老员工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世界。这何尝不是素质教育的延续呢?
爱心,从做小事开始。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有表率。小事上,员工宿舍同学、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照顾。大事上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比如员工送同学去医院,为病号打饭、抄笔记等。班级活动中,或日常生活里,同学的好人好事,老师都应及时的表扬,采用合理的方式奖励。实际上,人就生活在爱心之中,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关爱。
员工的外出“义务劳动”,“定期帮助孤寡老人”“关心希望工程活动”“保护母亲河”,校园设施上的“公益小标签”、“健康知识宣传单”,甚至帮助老师擦黑板,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心”和责任心的体现。也可在网络上传达信息、建立友谊。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员工管理人员,是高校员工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任务多头绪多,做好辅导员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里只探讨了一个方面,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斧正。
辅导员宋金东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