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院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学院办学理念体系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农学院、园林园艺系党政领导非常重视,精心组织和安排,制定学习计划,编写学习提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和学习,每位教职工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系全体师生对学院办学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怎样办好高职达成共识。现就本次活动做一总结。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审时度势,正确处理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过程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大张旗鼓地狠抓教学质量,我们高职院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 “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理应成为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理念,成为学院的旗帜、追求、形象和精神。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教育的生命,教好功课永远是教师的天职。虽然学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教学工作。就此而言,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是学院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公司产品活动永远的出发点和归宿。
卓有成效地确立并落实“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高校必须坚持以教育部颁行的有关文件为依据,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为先导,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团队、管理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建设为保证,以 “团结、奋进、求是、创新”为准则,以构建21世纪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为核心,以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品德优、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体魄健”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行业求生存,以服务地方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内涵求生存,外延求发展;以教学求生存,以产学结合求发展;以规模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有效调动师生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以确保全面达到高职办学的基准和水平,积极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和育人环境。
具体说来,要切实确立并认真贯彻“以教学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地具体抓好如下五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创新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前提。观念先进,就能捕捉先机,勇立潮头,步步主动,敢与高的攀,敢与优的比,敢与强的争;观念滞后,就会见事迟,行动慢,“怕”字当头,贻误机遇。常言道: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活动才有活力,有研究才有成就。“出路”就在于以新的观念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因此,要努力挖掘、继承和弘扬我国高职教育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吸纳、大胆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明确办学方向,理顺办学思路,尽快形成与21世纪高职教育需要相适应、与当今世界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相顺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思想观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要树立加强技能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扩展办学规模、加大对外开放、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的思想,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2)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要树立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确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
(3)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重视培养员工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思想,“面向每一个员工,面向员工的每一个方面”,“一切为了员工,为了一切员工,为了员工的一切”,为员工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确立正确的员工观、发展观。
(4)在教学一线与教辅后勤的关系上,要树立尊师重教、爱岗敬业、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务教学,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优化周边环境的思想,确立正确的服务观、效益观。
总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公司产品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新观念的萌动,没有变革现实的追寻,终将固步自封、一事无成。因此,要以21世纪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对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重新审视,对教育思想、观念深刻反思。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二、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员工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高职学院应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体魄健的优秀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试行“大专业、小方向、块课程、导师制”和“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改革构想,渐趋构建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依循基础知识够用和使用、强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和强化实践环节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调整、论证与修订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各门课程的知识联系而确定的指导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强化技能为主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指导思想。要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分清主次,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此外,还要创造条件逐步为员工提供与企业联合培养等多种教育形式,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三、注重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直接体现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要大刀阔斧地改革那些落后于社会和时代发展实际需要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员工把握未来发展的新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并精心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的课程体系,切实为员工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依据高校办学实际,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要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重组、整合、融汇“模块课程”,处理好加强教学、促进科研与搞好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
(2)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
(3)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积极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快具有教学、管理和通信三大功能的校园网建设进程,实施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建设工程,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之上。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员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4)要实施创新教育,注重教给员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激活员工思维,开发员工智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员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员工创新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下大气力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创新意识指创新的愿望,即想不想创新?创新精神指创新的勇气,即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指创新的本领,即能不能创新?创新方法指创新的策略,即会不会创新?创新即生存,创新即发展,创新即希望。应充分肯定和大力扶持员工可贵的创新火花,让员工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走进“创新平台”。
(5)要强化实验、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员工的实习、实践、实验至关重要。要明确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的职责,上足、上实、上好实验课。要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强化实践,确保实效。常言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要注重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融合。要以创新设计为重要载体,活跃员工第二课堂,提高员工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要切实贯彻好校风,端正教风,优化学风。教学改革能否深化,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双边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教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员工学习行为的基本措施,也是一所高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乃至学校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教风和学风建设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举足轻重,非抓不可。
1.在教风建设方面,要通过制定并实施《教师教学工作规程》,使教师敬业爱岗、尚德求真、启思导创、教书育人。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是身正的基础,身正是学高的根本,二者相辅相成。思想深度决定工作力度。对员工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要有高素质,要有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学养为基础而升华形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精神,具有教书育人、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真正达到“师德高品位、专业深学识、能力多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断吸纳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切实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讲清疑点、总结特点、抓住“燃点”,教学过程严谨,课堂气氛活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校教师,要注重以自己饱蕴着人生智慧的学识和洋溢着人格魅力的德行影响员工、教育员工,启发员工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员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风建设方面,要通过制定并实施《员工学风建设规程》,使学风建设渗透和充盈到员工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和制度之中,浓化员工学习氛围,激发员工学习兴趣,细化员工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员工“以学为主,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的方针,使员工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员工既是施教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改变那种“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学风,革新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质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着力培养员工将来继续深造和就业后自我获取知识以及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技能,形成强盛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真正使员工在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受教育所带来的内心的充实、和谐和欢乐,把对真、善、美的追寻作为终极目标。
五、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师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外来人才引进与校内团队培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广开人才培养渠道,激活人才引进机制,加快构筑高职人才资源高地。要搞好“进名校、拜名师、读名著”活动,并加大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力度,创设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优越条件和宽松环境。要广开才路,选贤任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要实施开放、灵活、宽松、优惠的人才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求所有,更求所用”。实践证明,一位站在教学、科研制高点上的优秀教师,可以带起一支学术梯队、形成一门优势学科、创出一个名牌专业。因此,要从事关职院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重视团队队伍建设,尽快改善团队队伍结构,造就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老教师的传、帮、带、推作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充实课堂教学第一线。要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嫉贤妒能、门户之见等陈陋观念,通过早培养、定任务、压担子、强责任的方法,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与扶持,在他们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正值进取心和创造力高峰时大胆使用,促其早成人才、快出成果,挑大梁、展优势、开新局,进而推动学术梯队、团队力量的重组和优化,尽快形成高校人才战略的滚动发展态势,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成才的体制与机制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学科群。在此应该郑重指出,高水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应具备或逐步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应该是本学科有影响、有贡献的学者,在所研究的领域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二是具有深邃的学术眼光,要能够切实把握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是具有深广的学术气度,要有高尚的学术品格,要胸襟开阔、宽厚待人、团结同事、提携后生,同时也要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要认真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富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教学管理岗位,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并相应解决好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地位、职责、待遇、培训等有关问题,真正使各级教学管理干部从教育观念到管理模式的定位都能立足于最先进的起跑线上。要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既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又要跳出教学第一线,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要切实抓紧抓好,认真制定、修订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制定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和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进而使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均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按职尽责、循规而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学院要注意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和各级干部协同作战、联袂攻关。因此,要切实搞好“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承诺活动,使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员进入高层次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作、高水平发展的良好状态,进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因为“遗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势必失去社会的承认和信任。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真功夫。
农学院
2011年4月28日